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記者余蕊)近日,《關于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指導意見提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將聚焦使用者付費項目,全部采取特許經營模式,合理把握重點領域,優先選擇民營企業參與。業內專家認為,新機制將有利于PPP的規范發展、陽光運行,并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重要機遇,將有效提振民營企業信心。
PPP迎來新機制,特許經營模式下,環衛領域民營企業前景如何呢?讓我們來看看2023年度環衛“特許經營”的現狀 :
環境司南數據監測顯示,截止11月7日,2023年全國共開標各類環衛特許經營項目85個,成交年化總額26.3億元,合同總額405億元。廣泛分布于28個省份,涉及城市大管家、環衛一體化、垃圾分類、公廁管養、垃圾收運等多個細分領域。
國有企業:國有企業中標項目31個(含國有上市公司項目8個)、年化總額10.6億元(含國有上市公司年化額2.5億元)、合同總額183億元(含國有上市公司合同額40億元),項目量、年化額、合同額占比分別為36%、40%、45%。
民營企業:民營企業中標項目52個(含民營上市公司項目8個)、年化總額15.4億元(含民營上市公司年化額10.5億元)、合同總額219億元(含民營上市公司合同額153億元),項目量、年化額、合同額占比分別為61%、59%、54%。
混合所有制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中標項目2個、年化總額0.3億元、合同總額3.1億元,項目量、年化額、合同額占比分別為3%、1%、1%。
政策解讀:
本次《意見》首次明確由國家發改委牽頭承擔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管理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承擔主體責任,地方各級發改部門管項目,財政部門管預算,實施機構負責特許經營方案編制、特許經營者選擇、特許經營協議簽訂、項目實施監管、合作期滿移交接收等工作。發改部門作為投資主管部門,把關項目特許經營方案等有關內容,依法依規履行項目審批、核準或備案職責。同時,將“特許經營方案”作為是否可開展特許經營和評估特許經營可行性的決策依據。特許經營方案在編制方面要求“參照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規范”,上述舉措也與國家發改委對政府投資項目可行性論證環節進行了很好的銜接,有助于提升此類項目的監管效能。
(更多信息,請閱讀原文:PPP迎來“新機制”:全部采取特許經營模式,優先選擇民營企業參與!環衛領域今年啥情況?)